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

九年級綜合領域教學活動設計

九年級  綜合領域  教學活動設計
第三主題:防災動起來        設計人:吳宜娟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學節數:共二節
教學
起訖日期

單元名稱
3-1災變話題
能力指標
4-4-1覺察人為或自然環境的危險情境,評估並運用最佳處理策略,以保護自己或他人。
重大議題
【海洋教育】
1.熟悉教材內容。
2.蒐集臺灣自然災害的相關資訊。


1
【活動一】危機四伏
認識臺灣發生過的自然災害,體認防災工作的必要性。
分析災害情境中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危險。


1
【活動二】災害知多少
增進對自然災害的認識,因應災害選擇合宜的預防與應變方法。
1.能覺察人為或自然環境的危險情境。
2.了解各種災害帶來的危險,並能選擇合宜的預防與應變方法。



教學時間
教學資源
評量
重點
【主題頁說明】
  教師以學生手冊第39頁介紹本主題重點,說明災害發生時家園飽受威脅,而平時就要做好防災準備,不僅讓災害對我們的衝擊降到最小,並且也能伸出援手,幫助災民重回原來的生活。
【事實或是雄辯】
1.教師準備ppt,其中有八題與台灣自然災害相關的問題。請學生思考該敘述是否正確,正確雙手在頭上比圈;錯誤雙手在胸口比叉。
2.教師統整學生的發表意見,並給予回饋、以引言說明:近來各種災害報導發布得越來越快速,也很詳盡,讓我們認識更多的災害訊息,其中不難發現,隨著現代社會緊密交流,地區災害不單只對當地造成影響,連帶也有可能衝擊其他區域的活動情形,現在讓我們回顧這些資訊,更進一步了解災害所造成的影響。
【天災?人禍?】
1.教師請學生思考並發表意見:伴隨著災害所發生的各種災情,究竟是單純因天災而起?還是因為人禍所造成?
2.教師說明:回顧過去的災害情形,天災因素雖難以捉摸,但是平時的防災準備及救災處理的應變,人為因素卻是我們可以掌控的部分,看看學生手冊第41頁的狀況,分析各情境中可能產生的危險。
3.學生完成各種狀況中的危險分析後發表意見。
⑴颱風前後在海邊觀浪:不慎跌入海中,遭突然來襲的大浪捲走。
⑵山坡地超限利用:當遇到豪大雨時,可能發生土石流的危險。
⑶災害潛勢區警報發布,居民不願撤離:發生災害時,交通中斷,無法離開;若發生災情時,徒增救援的困擾。
⑷大雨造成的淹水區域,人車強行通過:水道與一般道路不易分辨,行人可能不小心跌入大水溝,或是被大水沖走,車輛則會拋錨。
【回饋與統整】
1.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台灣可能會出現的自然災害有哪些。
*學生可能的答案:颱風、水患、旱災、地震、海嘯、火山爆發等;人類過度開發,水土保持不佳,可能會造成非淹水區形成水患;地震是不可抗拒,但是在斷層帶建造房屋更易加深地震的危害。
2.教師統整與歸納:我們無法阻止天災的發生,但可以避免災情因為人禍而加劇,藉由過去經驗的累積,一方面我們要多認識災害可能發生的危險,另一方面則是從平時做好應變基礎,以提升我們面對危機的能力。
【廣播站說明】
  教師提醒學生以小隊為單位準備一種自然災害主題及相關資料,分為事前、事中、事後來分析製成一張四開海報,於下次上課時進行分享。

(第一節結束)
5


15






18









5






2




















各項危險分析的相關新聞案例








能體認臺灣自然災害發生的嚴重性。














能避免人為因素,減少災害所帶來的危險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